最近和兩寶睡前共讀 Fancy Nancy。
讀到一本
Pajama Day,
這天大家都穿著睡衣上學,
Nancy 的好朋友本來約她一起穿同款愛心睡衣,
但她特地買了很美的睡袍,
最後決定要展現獨一無二 unique、
最 fancy 的自己!
沒想到,
班上另一個女孩跟她的好友穿了一樣的愛心睡衣,
兩個人說自己是雙胞胎,
跳舞的時候兩人當舞伴,
故事時間也躺在一起,
Nancy 突然覺得有點孤單:
"I wanted to be fancy and unique.
Instead I feel excluded.
(That's fancy for left out.)"
林寶說,
「要 unique 本來就會這樣啊。」
哦。我問,
「那你會想要 unique,跟別人不一樣嗎?」
他說會;
我又問,會很孤單,沒關係嗎?
他說沒關係。
嗯,
好幾次萬聖節是全園、全班唯一不扮裝的,
好說歹說都不參加社團,
讓媽媽擔心不合群,
但他自己無所謂,
這樣我應該不覺得意外啊,哈。
這幾天在重讀《猶太媽媽不買玩具》,
作者是位韓國媽媽,
全家隨先生移居美國,
她把小孩送到猶太人的幼兒園。
書裡寫到她的觀察:
「猶太人總是試圖用與眾不同的想法來教養孩子,
而非要求孩子出類拔萃。
他們會鼓勵孩子去探索一條別人未曾走過的新路。
開拓新路徑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勇氣,
因為這條路上不知道會遭遇到什麼困難,
或是這樣的選擇到底正確與否,
都充滿了不確定性。
但是,
一個跟隨別人腳步的孩子,
一輩子只能做個『追隨者』,
而開創一條沒人走過的道路的猶太人,
就可能成帶領別人的領導者。」
想到做生意的長輩曾說過,
猶太人看到一家小餐館生意不錯,
就會到旁邊開一家小商店,
第三個人可能開加油站,
大家一起把商圈經營起來;
如果是華人,
看到一家小餐館生意不錯,
可能一窩蜂都跟著開餐館,
相互競爭,最後大家都不好過。
競爭當中,獲勝的往往是少數。
但真的每個人都要同場競技嗎?
難道不能看看自己有什麼優勢,
用自己的規則,另創新局?
《猶》書裡同一個章節還有:
「有句名言說:『如果你跟兄弟較勁,
只會兩敗俱傷,
但是如果能夠各自發揮獨特的個性,
就可以雙贏。』
此外,這句話也蘊含著無限的希望,
意謂著即使我跟別人不一樣,
也不是異類,
就算我不是第一,
也能有成功的可能性。」
今天在臉書上看到
Tanya 老師師訓現場的分享,
其中有一張照片是《內在原力》的牌卡,
引用唐鳳的話:
「與眾不同是常態,
與眾相同是錯覺。」
—— 我們常認為從眾更安全,
但可能只是錯覺!
回到那本 Fancy Nancy,
讀繪本能討論到不從眾的勇氣,
很酷對吧?
結果書裡最後,
Nancy 回家換回愛心睡衣,
和兩個女孩成了三胞胎!哈!
留言
張貼留言